來歷:華商韜略
你在教我干事?
文 | 華商韜略志澤
“我國的出產過剩正在歪曲全球供應鏈,下降國際經濟彈性。”
最近,美國財長耶倫、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均說到我國產能過剩。
4月2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來訪,美方再度宣揚,布林肯要對我國的“產能過剩”表明關心。
德國總理講講這個,或許還能夠理解為好心提示,但美國人講產能過剩那就有點搞笑了。
【過剩的國際糧倉】
本年4月初,五位美國農業專家聯合發布論文呼喊:美國農業正在掉隊!
文章寫道:“假如咱們不斗膽立異,美國必將失掉國際糧倉的前史位置。”
論文計算了美國最中心的三大類農作物:飼料、糧食和油料。結論是,美國在全球農產品商場的份額正在狂跌。
2023年,美國這三大農作物產值占全球16.7%,出口額占20%。在專家看來,美國應該回到1980年的“正常水平”去。那一年,美國只出產了全球22%的糧食,但出口額占到全球商場的:
57%。
美國人如此焦慮,中心仍是憂慮失掉對國際糧食的操控,他們就不能在全球橫著走。
1980年,美國人糧食出口占全球57%之時,他們在干什么工作呢?答案就包含使用糧食作為兵器,操控他國命運。
當年,美國聯合阿根廷、歐共體等糧食出口大戶,建議對蘇聯的糧食禁運。
此前,因為氣候惡劣,糧食減產,蘇聯在1972年向美國人一口氣買了1900萬噸小麥,創下人類前史上最大一筆糧食買賣,為了促進訂單,美國還花了3億美元補助蘇聯。
外表看,這筆買賣美國人血虧,但實際上,美國人是想讓蘇聯依靠上自己的糧食,也從此拿捏住蘇聯人的飯碗。有點一些互聯網企業先補助,再收割的意思。
果不其然。爾后三年里,美國操作糧價,讓小麥價格從60美元飆漲到180美元每噸,依靠上美國的蘇聯只能每年高價買糧,從此墮入其騙局不能自拔。
美國人靠糧食橫行國際的原因是,自家農業實力實在太強了。
美國具有讓國際仰慕的超大平原,166萬平方公里的犁地面積國際榜首,兩大河流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貫穿平原,給農業帶去充足供水。
我國的犁地面積134萬平方公里,要養活14億人,美國這么大的犁地,只需養活3.4億人。
更牛的是現代化的出產方法。南北戰役后,美國跑步進入工業化,1886年替代英國成為國際榜首大鋼鐵出產國。工業化抽走了農業勞動力,又將耕種機、收割機等大型機械帶入村莊。
美國農業部曾宣布,1950年后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率現已到達95%,而2023年,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率也只需73%。
從1929年大慘淡之后,美國政府就大力改進農業過剩問題。一邊對農人大力補助,兜底虧本,羅斯福曾說:
“美國農人的一半收入來自補助。”
另一邊,美國從頭區分農業工業帶,防止不同產區的惡性競爭。美國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工業帶在這一時期敏捷成型。
工業帶形式優勢極大。在一片農業產區里,政府能夠一致安排耕種、灌溉、上肥、防病蟲災到收割的出產全流程,配套的耕種、農用機械、農產品加工企業也能在產區內會集建造,一致出產、加工及運送,極大優化功率。
錢多,出產會集,又讓農業技術的研制有資金,有遠景。到上世紀中后期,美國首先轉型轉基因農業,農作物產值陡增。這才干用340萬農業人口,種出全球五分之一的糧食。
對美國人來說,自家糧食多到吃不完,把糧食賣給全球,賣多少都不嫌多。為了自己能賣,當然就得讓他人少產,而讓他人少產的方法便是把握糧食定價權。
簡單說便是,讓他人出產的糧食沒有競爭力,自己種糧還不如買糧合算,乃至倒虧錢。
一旦你因為不合算不再出產,乃至失掉出產才能,它就能加價翻倍賺回來。
美國農業署理副部長哈夫梅斯特曾計算,美國一半的小麥、稻米和大豆都用于出口,至于堅果和棉花,這個份額則高達70%。哈夫梅斯特說道:
“全球95%的顧客生活在美國以外,不捉住他們,咱們的農產品價格就會潰散。”
這個經歷,是從前史教訓中來的。
榜首次國際大戰期間,歐洲各國卷進戰役,農業出產被打亂,進口需求激增。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振奮表態:
“我要把美國人的產品,帶到地球上每一個旮旯!”
美國敏捷捉住機會,向歐洲加價賣出海量農產品。
比方西方榜首主糧小麥,1913年的價格仍是0.97美元每蒲式耳,到1920年,飆升至2.73美元。藥棉價格則在五年里,翻了近五倍。
美國農業總產值,則從1914年的76億美元,陡增至1919年的177億美元。
發覺商機的農人張狂擴產,但戰役總算在1919年完畢,全球產能快速康復,糧價則光速跳水。一年時間里,小麥、玉米價格簡直腰斬。
美國農業敏捷慘淡,直到1933年羅斯福就任時,仍然找不到銷路的美國農人,在一年里燒掉了5萬畝棉花,淹死640萬頭豬。羅斯福在講話中說:
“我看到許多農戶沒有一美元收入入賬,沒有一粒種子能夠耕種。”
但美國農業很快等來一個新的解救者——不是新任總統,而是納粹。
二戰迸發后,國際各國瘋買美國農產品。光是美國荷美爾公司出產的午餐肉罐頭,在戰役中就賣了1.5億磅,把一代人吃出心思暗影。
戰役令美國人看透一個道理,風波越大,魚越貴。
只需自己猛產主糧,再使用優勢位置壓制住其他國家的糧食出產,美國農業就能立于不敗之地,而且通過農業取得更多。
【用糧食推翻國家】
1973年9月11日,智利總統府被反叛軍圍堵得風雨不透,總統阿連德頂著炮彈轟炸,對全國公民宣布講演:
“終有一天,自在的公民會樹立一個更夸姣的社會!”
隨后,阿連德拿起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送給他的AK-47,舉槍自殺。
搞掉一位深得民心的民選總統,悉數都源于,美國人端走了智利人的飯碗。
首先是送糧食。1954年,美國公布“糧食幫助方案”,美其名曰為全球饑餓國家帶來平和。但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用一句話點破糧食幫助的實質:
“全國際承受糧食幫助的國家,要么絕育,要么餓死!”
智利疆土狹隘,犁地稀缺,糧食自給缺口長年在25%以上。1960年,智利產生20世紀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級高達9.5級,農業出產墮入癱瘓。
美國當即向智利送上糧食,但背面損招竭盡。
智利每年的糧食缺口超越38萬噸,但美國送來兩倍于此的糧食,只管智利要糧價25%的錢。
外表上看,美國幫智利緩解了農業危機。但事實上,幫助美糧的價格太低,智利本地農業遭到重創。當地農人無法再種主糧,不得不改種非糧農作物,智利糧商則大規模破產。
1970年,智利左翼總統阿連德上臺,決計改變現狀。他將美國操控的銅礦收歸國有,向農人從頭分配土地,鼓舞智利人從頭栽培糧食。
美國人對他咬牙切齒。阿連德中選時,美國駐智利大使向美國政府陳述說:
“這是一次令人痛心的沉痛失利。”
美國當即對智利翻開報復。基辛格命令中止對智利的悉數幫助:
“即使是一顆螺母、一個螺栓也不許運到智利去!”
另一邊,美國指派智利地主損壞糧食出產,鼓動卡車司機停工,讓化肥和農藥無法運到村莊,給智利的糧食缺口放血。
因為憂慮阿連德從其他國家買到糧食,美國施壓阿根廷和巴西,要求兩國不得向智利出口糧食。
空前饑餓下,阿連德在全球拼命買糧,但此刻全球小麥價格飛漲,左翼政府執政的三年里,買糧食花去的外匯陡增4倍。1973年,智利通貨膨脹率到達800%。
至此,智利政局墮入紊亂。1973年,美國扶持的傀儡武士皮諾切特建議政變,推翻阿連德政府。
挖苦的是,拔掉阿連德這個眼中釘,美國的糧食幫助當即康復。
阿連德政府一垮臺,美國立刻送來2800萬美元借款,給智利買糧。爾后三年里,美國對智利的糧食幫助總額,就高達1.07億美元。
經此一役,智利從頭淪為美國的農業殖民地。
【讓糧食大國沒飯吃】
2024年2月5日,阿根廷一名部長許諾,要親身招待一切饑餓民眾,成果他在門口看到了一條長隊,長度是:
2公里。
阿根廷天主教大學的研討顯現,到本年1月,阿根廷的貧困率高達57.4%,其間15%是貧窮,連飯都吃不飽。
按道理,阿根廷人不應該挨餓。
他們有278萬平方公里疆土,其間有9.8%的犁地,51%的草場,人均犁地面積是我國的7.7倍,一度是全球榜首大農業出口國。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對上世紀80年代的阿根廷農業點評是:
“這兒的牛肉全球頂尖,農人的土地一切權幾十年不變,生活水平令人仰慕,而政府無需補助,就能產出很多農產品剩下。”
從榜首農業出口國到餓肚子,阿根廷是托了美國基因兵器的福。
美國孟山都公司,最早靠給可口可樂做糖精發家,越戰時期,它為美軍出產劇毒的生化兵器橙劑,能讓農田頃刻間寸草不生。80年代末,美國政府建議糧食的“基因革新”,孟山都轉向新的范疇研討:
轉基因大豆。
研討方法是,用劇毒的草甘膦除草劑試驗一切植物。孟山都發現,草甘膦殺不掉一種名為矮牽牛的植物,而將矮牽牛基因注入大豆,就能得到抗農藥的轉基因大豆。
這種新作物,功能足以碾壓一切傳統大豆。它能反抗大豆常見病蟲災,對人工辦理的需求很少,且產值極高,以第二代轉基因大豆為例,慣例大豆的畝產是217公斤,轉基因大豆則有259公斤。
但孟山都也在轉基因大豆里,埋了兩個雷。
一是,轉基因大豆有必要調配孟山都出產的除草劑才干栽培,跟著雜草耐藥性逐年提高,農人就有必要灑下更多除草劑。
二是,轉基因大豆只能栽培一代,農人有必要每年購買新種子,才干保持出產。
這意味著,一旦種上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農人很難解套,只能無休止地追加投入。威廉·恩道爾點評美國的轉基因大豆是:
“一場新的鴉片戰役。”
1996年,孟山都的轉基因大豆進入阿根廷,公司想盡悉數方法推行轉基因大豆,包含免費贈送、署理商出售和聽任暗盤。
高產值的法力迷惑了阿根廷。
1996年,阿根廷的大豆栽培面積還只需約500萬公頃,到2004年,這個數據就到達1400萬公頃,全國48%的農業用地被種上大豆,傳統農作物遭到沖擊,國內種企與化肥企業很多關閉。
2004年,孟山都看準機遇,向阿根廷農人征收專利技術費,份額是大豆出售額的1%。
孟山都要挾阿根廷政府,轉基因大豆現已在全球注冊了專利,假如不交錢,就向全球買家收取專利費,到時,阿根廷大豆的價格優勢將不復存在,必遭全國際扔掉。
終究,阿根廷政府無法就范。
這場新鴉片戰役對阿根廷損傷極大。曩昔阿根廷的主糧自給自足,但大豆把阿根廷綁在國際商場上,主糧自給才能驟降。
美國卻在全球商場的重要對手身上,分了一大杯羹。
【搶走我國大豆】
我國的大豆工業,也在美國的猛攻下,失守陣地。
我國是大豆原產國,栽培史有五千年之久,長時間是國際榜首大大豆出口國。
更重要的是,我國操控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種源。能夠說,大豆的基因隱秘,都握在咱們手里。
但在2000年,美國人來盜取大豆了。
這一年,孟山都派團隊拜訪我國,完畢時,我國人為表友愛,送給孟山都一顆野生大豆種子,對方大為振奮,也回贈一顆轉基因大豆。
成果孟山都的大豆沒有引起注重,卻是中方贈與的野生大豆,被孟山都視為瑰寶。
這顆大豆被孟山都重復研究,從中挖出大豆的高產、高出油率以及抗病基因,并注入已有的轉基因大豆里。
研制完成后,孟山都敏捷在全球101個國家注冊了64項新式轉基因大豆專利。今后全國際再要種這款大豆,都要向孟山都付出專利費。
當在我國注冊時,有農科院研討員責問孟山都:
為什么拿我國人的大豆,注冊成自己的專利?
對方卻答:
“這是我發現的!誰告知你我拿了你們的大豆?你有依據嗎?”
美國的野心不止大豆,它夢想吃掉我國的整個糧食工業。
2001年的入世商洽中,美國堅持要求我國簽署《中美農業合作協議》,其間最重要的一條是,對美敞開悉數糧食商場,撤銷進口配額約束,特別是美國農業的兩大主力,小麥和大豆。
在進口配額制下,我國進口的農產品,只能用于添補本國產能缺口,外國想多賣一顆糧食都很難。撤銷配額制,意味著為外國農產品推銷開綠燈。
通過重復拉扯,我國保留了小麥,獻身了大豆商場。因為大豆關乎吃肉和吃油,小麥卻關乎吃飯。
吃不上肉,總比吃不上飯好。
翻開通道后,2004年,美國開端了對我國大豆工業的圍殲。
年頭,為緩解中美經貿嚴重,我國向美國派出采購團,計劃大筆買入大豆、棉花。
美國人則策劃,怎么坑我國人一筆。
美國農業部放出音訊,因為氣候影響,美國大豆收成欠佳,庫存缺乏。國際大豆價格聞風猛漲,從每噸2300元公民幣一路殺到4300元。
而真實情況是,那一年的美國大豆不光沒有減產,還創下了產值紀錄。
經歷缺乏的中方采購團在4300元簽下長時間訂單,成果脫離不到一個月,大豆價格閃崩,跌至3100元公民幣每噸。單是這一筆買賣,中方就巨虧15億美元。
經此一役,我國大豆加工業巨虧80億元公民幣,很多豆企欠下高額負債。美國操作的“ABCD”四大糧商看準機遇,大舉并購。到2006年,我國85%的大豆加工產能落入外資手中。
更凄慘的是,企業被美國人握在手上,用誰家的質料,就不再由我國人決議了。
在此之前,我國豆企看不上轉基因大豆,大多用國產的傳統大豆作質料。但外資掌控企業后,一概改用進口轉基因大豆,理由是本錢更低。
更不公的是,外資在我國爭奪產能,還享有稅收優惠。2006年,一家外資大豆加工廠,交納所得稅的份額是15%,而力戰外資的內資豆企,卻要交納33%的所得稅。
我國豆農因而遭到重創,大豆產值自2004年創下1740萬噸頂峰后比年走低,進口量則陡增。
2023年,我國出產大豆2084萬噸,居國際第四,卻進口了9941萬噸大豆,進口量居國際榜首。
【是糧食,也是兵器】
從糧食過剩,到建議糧食戰役,美國的要害轉機產生在70年代。
1971年,尼克松政府面對空前的金融危機。此前,越戰失利令美國深陷通脹,西歐與日本的工業在戰后敏捷康復。
受此影響,全球掀起扔掉美元,兌付黃金的熱潮,尼克松不得不公布新經濟方針,叫停美聯儲為美元兌付黃金的責任。
美國需求收割新的財富,以支撐美元信譽,糧食開端被視為重要的戰略兵器。
美國政府的手法是,對農產品全力砸錢。
1985年,美國借《農業法案》,向農業一口氣砸了850億美元巨款,分五年落地。爾后歷屆政府,簡直都要加碼補助,以撮合農人選票。
補助占美國農人收入的份額從此激增,1989年僅為24%,但2021年,到達46%。
而美國的農業補助方針中,一項重要內容便是補助出口,向全球推銷糧食。
泰國聲稱國際米倉,上世紀八十年代,泰國稻米一度占全球稻米出口總額的四成。
但1985年,在美國巨額補助下,國際稻米價格直接腰斬,價格從16美分每公斤驟降至8美分。
泰國稻農突然發現,種糧食不光不掙錢,反而賠錢。有稻農賣掉一年的稻米,牽強夠還化肥和農藥的借款。
依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發布的陳述,彼時泰國農人每種一噸糧食,要倒賠80美元,美國農人則要賠140美元,但美國農人卻有政府補助兜底,旱澇保收。
一場稻米危機由此延伸,泰國政局劇烈動亂。
2006年,泰國稻農支撐的他信建議政變上臺,推進保護價方針,在全國一致收買稻米,再一致出售。但僅用兩年,泰國政府就丟失了190億泰銖,仍然有稻農訴苦:
“收買之后,咱們的稻米價格太高,底子沒人買。”
稻米,也僅僅美國糧食戰役的冰山一角。
2003年,美國農業與交易方針研討所一份陳述顯現,美國在全球出售的農產品價格,遠遠低于農人的出產本錢。
其間,大豆、玉米均為10%,小麥、稻米在27%左右,最恐懼的是棉花,推銷幅度高達47%!
相當于,美國人用2美元把作物種出來,再用1美元賣出去。
如此大方,美國當然不是要補助國際公民,而是乘機收割。
美國操作之下,全球糧價長時間低迷,化肥、農藥等農業硬本錢卻猛漲,全球農人一步步被美國趕出農業出產。泰國有從業者悲嘆:
“未來,很難再有年青人種糧食了。”
1946年,二戰剛剛完畢,日本糧食的自給率是88%,2022年卻降至38%,其間,小麥自給率只需15%,大豆只需6%。
同樣是這一年,俄烏抵觸驅動全球糧價暴升。日本財政省數據顯現,僅上半年,日本糧食進口額暴增了48.1%,但進口量只增長了1%。到上一年,日本顧客物價指數增長了2.8%,創下1981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最大贏家,毫無疑問是日本榜首大農產品進口國美國。
曩昔五十年,美國的糧食野心再三展露,從補助降價,到禁運制裁。意圖正如里根時期,美國農業部長約翰·布洛克所說:
“咱們要把糧食當成兵器,拴住整個國際。”
【參考資料】
[1]《從美國糧食霸權到全球糧食危機》 光大證券[2]《糧食危機》 威廉·恩道爾
——END——
歡迎重視【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一切,制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歷于網絡
如觸及侵權,請聯絡刪去
如果鳳陽城能克制住修建的沖動,讓鳳陽鼓樓保留2025年5月19日屋頂坍塌后的樣子,日后應該會成為網紅景點。 鼓樓樓宇重檐歇山頂屋面維修,更換損...
94歲的王鼎南,彈起鋼琴來依然很英俊。(木票 攝)人物簡介王鼎南,本籍南安,1929年生于印尼泗水。兒時隨母親回國肄業,久居泉州。從小喜歡音樂,癡于寫作,1952年考入南京師范學院音樂系。大學結業后,...
7月9日至11日,北約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辦。環繞此次峰會的舉辦,以及北約在烏克蘭危機等國際事情傍邊所扮演的人物,“東西問·中外對話”欄目約請南京大學國際聯系學院履行院長朱鋒,清華大學國際聯系研究院...
慈善還是真人秀?哈里王子這次徹底玩脫了!這位曾被譽為“最接地氣王室成員”的“出走王子”,近日被自己一手創立的慈善機構Sentebale高層公開diss,原因竟是為了Netflix鏡頭差...
由靳東、宋佳主演的《縱有疾風起》正在江蘇衛視等渠道熱播,劇中,靳東扮演中年創業的唐塵,職場大刀闊斧的一起,在日子中又不失詼諧詼諧。這樣一個非典型的精英形象,與他過往的人物反差感十足,不少觀眾留言“靳東...
2020版《鹿鼎記》(張一山版)昨日開播。僅一天時刻,就被找出“硬傷”,劇中將鰲拜的家寫了“鰲府”,被網友團體戲弄“導演、編劇快去看看前史書”。眾所周知,鰲拜是清朝三代功臣、權臣,聲稱“滿洲榜首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