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滋味
老高
重慶往西九十公里和成都向東二百四十公里的交匯處,有一個“海棠香國”,被譽為文明厚重之城。“全國海棠本無香,獨榮昌海棠香撲鼻”,說的便是這兒——成渝區域雙城經濟圈的橋頭堡、重慶榮昌區。
我不止一次說過“榮昌是個很有滋味的當地”。記住第一次是在他們美麗村莊高峰論壇上我講過,那是從他們村莊的巨大變化說的,有村莊的滋味;第2次是我在采寫“榮昌形象”時寫過,那是從前史的厚重寫的前史的滋味;第三次是隨作家采風團去采風的碰頭會上說的,是從城市開展的時髦之滋味說的。為什么我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說這句話?由于,我總覺得還意猶未盡,有許多許多沒有提到說透,比方舌尖上的滋味,全豬宴、全羊宴、全鵝宴以及鋪蓋面的原料勁道、黃涼粉的色澤紅亮、河包粉條的晶瑩剔透。所以,今日,我再叨嘮幾句他們的舌尖之味。
一
首先說榮昌鹵鵝,當地人習慣地說鵝兒肉,在街頭巷尾都是鹵鵝飄香。榮昌城區撒播一句老少皆知的順口溜叫“鹵鵝鹵鵝,盯一眼走不脫”。這話說得很真實,還有位作家說他還沒到榮昌,人在永川抑或是內江就從空氣中聞到鹵鵝的滋味了。這話盡管有點夸大,但也道出了榮昌鹵鵝的特征。這要追溯到四川前史上的六次大規模移民,傳聞這兒是“湖廣填四川”重要聚集地,被譽為“客家文明活化石”。而在元末明初的第四次移民中,就有部分客家人移民落籍于古昌州(今榮昌),后來數次的移民中,又有許多的客家人遷至榮昌,從而使榮昌成為全國知名的“客家村”,保存客家風俗習慣的人群至少有四萬人之多。客家的風俗習慣在歲月中改變了榮昌原住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連長期以來受南方人喜歡的鹵鵝,也逐步成為榮昌老百姓的餐桌好菜。鹵鵝本為潮汕食物,通過榮昌的客家人在三百多年里的不斷適應和改善立異,鹵鵝逐步成為了今日榮昌區域的特征飲食物牌,遭到全國人民喜歡的鹵品名點。榮昌鹵白鵝是榮昌的一絕,且極端大眾化,一只白鵝除了毛之外,全身上下皆可鹵,鹵鵝肉、鹵鵝翅、鹵鵝肝、鹵鵝腸等等,每相同都有特別的滋味。
鹵鵝兒須選肉質好的榮昌白鵝,去毛取出內臟洗凈,再將陳年邁鹵水燒開放入鵝兒,參加老姜、胡椒、八角等香料,鹵至二十分鐘后翻面,一般一小時鹵成。說起來仍是挺簡略,不過真要自己做,仍是需求有適當技藝的。由于,榮昌鹵鵝集粵菜和渝菜川菜所長,既有粵菜和潮汕菜重視的用料選料、滋味清鮮、油而不膩的特征,更有渝菜川菜調味多變、口味清鮮、醇濃偏重、適應性強、麻辣濃郁的當地風味。
那次在榮昌,朋友介紹我認識了專門做鹵鵝生意的老周,老實像,給人一種老實巴交的姿態。他告訴我,他們家從他爺爺的爺爺那一代就開端做鹵鵝了,盡管不能自封傳承人,但在榮昌仍是算小有名氣的。他介紹說,在全世界,任何一道甘旨,都離不開兩大要素,一是食材,二是廚藝。榮昌鹵鵝之所以廣泛遭到喜歡,也由于這兩大要素占全了。榮昌白鵝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前史,被列入國家級維護鵝種,具有成長快、肉質好、耐粗飼等特征,現終年堅持種鵝群7萬只左右,年出欄產品肉白鵝百萬只以上,成為當地重要而名貴的當地資源。所以,榮昌鹵鵝,首先要選放養的榮昌白鵝,放養的白鵝健康且肉香如雀,皮如紙薄,除了一層皮,底下滿是瘦肉,并且榮昌白鵝肉質細膩。老周還說,除了白鵝,鹵水當然也很重要,小說《棠城的晚春》里寫道“將陳年邁鹵水燒開放入鵝兒肚內,通過祖傳的秘方技能加工后……”這其間陳年邁鹵水的制造便是各家的商業秘密了。傳聞一鍋上好的鹵水,保存妥當能夠重復運用,這與“地溝油”沾不上邊,就像炒回鍋肉要用“老油”相同,也唯有陳年邁鹵才有鹵水應有的復合味,鹵出來的食物才會柔軟、醇香具有厚重感,滋味更加濃郁渾厚。榮昌人便是借以潮汕傳統鹵制辦法為根底進行鹵料配方,再以重慶的麻辣鮮香作料進行調味的。那天咱們就在老周的職工食堂享受的晚餐,他傳聞咱們要去,提早忙活了大半天,親身鹵的榮昌白鵝肉,色澤金黃發亮、五香味濃、聞之想食,食之回味。
榮昌鹵鵝前史悠久,越來越遭到東南西北人的廣泛喜歡,有道是“到了榮昌沒吃鵝兒肉等于沒去!”
二
榮昌人自以榮昌羊肉湯而自豪,用它做早餐款待親朋好友,可算是最為高級的規范和禮節了。
羊肉湯最早起源于解放前,傳聞是一個叫陶鍍光的人無意中創造的。通過幾十年的開展演化,羊肉湯已今非昔比,其湯汁乳白,咸甘旨正,香味濃郁,肉質細嫩,無腥臭味及藥料味,是一年四季補養的佳品。羊肉湯系列中最為超卓的當為羊雜湯,其它如“螞蟻上樹”“干碼羊肉”“粉蒸羊肉”“爆炒羊肝”等名菜,滋味也很地道。
在榮昌城內,正宗的羊肉湯館幾十上百家,其間,“老八羊肉館”“邱羊子”可算是很興旺的。別的,盤龍羊肉湯、橋頭堡羊館、瀨溪河羊肉湯、古昌州酒樓等地的羊肉湯,滋味也巴實得很。
羊肉湯說起來很簡略,主料不外乎便是羊腩肉、白蘿卜、香菜、鹽、雞精、料酒、蔥、姜、胡椒粉之類的,但真實做出原汁原味的話也是要有很高技藝的。榮昌羊肉湯鍋最要害的仍是熬湯,一般是先用鯽魚拿紗布包好放入鍋中,與豬的筒子骨、羊的棒子骨一同煮熬(大火煮開后小火)至少兩小時才成,熬得越久越好,直到湯熬得發白。另鍋燒燙倒入底油,再倒入羊腩肉即羊的腹部下邊的部位開端爆炒,爆香后,倒入事前熬制的湯,連同白蘿卜片,由于蘿卜有解毒消滯清熱化痰的功用,加鹽、雞精、料酒、茴香、胡椒粉調味,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至蘿卜斷生后,撒上蔥花和香菜即可出鍋(現在許多當地是把蔥花和香菜放在自己碗里)。就滋味而言,它既有重慶人的直爽,又有成都人的綿柔,還有潮汕人的溫馨。有人說榮昌羊肉湯鍋的要點不在于湯,我不敢茍同,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在榮昌吃羊肉湯鍋,首先是要喝碗湯的,然后才上酒吃肉。我不知道地道的榮昌人是否贊同我的說法,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都是湯和肉,這就夠了。
三
提起榮昌的美食,許多人都知道還有一道菜,叫盤龍仔姜啤酒鴨。現在在重慶、成都、貴陽等大城市的街頭巷尾,時不時都能夠看到打著“盤龍仔姜啤酒鴨”招牌的飯館,遭到許多美食愛好者的喜歡,無論是倉促行路的過客,仍是對味蕾考究的門客,都不會錯失這一甘旨。那天我去榮昌采風,在老城的一個拐彎處,兩棵老黃葛樹下面就有一個寫著“盤龍仔姜啤酒鴨”的牌子,門面不大,里邊六張小桌子,門外擺了兩張大的,看姿態生意不錯。咱們去的時分正好有一桌散席了,咱們才有得坐。
咱們碼字的人一般都有點獵奇好問,點菜進程得知,這其實便是一個夫妻店,男的姓彭,在廚房掌勺,女的姓張,在外面搞服務。他們都是盤龍的人,為了小孩在城里讀書才到城里開的個飯館。他們問咱們:“你們不是本地人吧?”咱們說是重慶來的,專門想吃盤龍仔姜啤酒鴨的。他們很泄氣地說:“你們下次來就吃不上啰!”咱們問為什么?他們說“這兒要拆遷,過幾天就關門了。”咱們想,既然是這樣,爽性就刨根究竟一下,讓他們介紹介紹盤龍啤酒鴨的來歷和做法。
我隨即來到廚房與彭師傅搭訕,只見他滿頭大汗,嗤之以鼻地看了我兩眼,忙著炒菜。見我對他噓寒問暖一番,情緒也直轉之下,一邊忙活,一邊跟我閑談盤龍仔姜啤酒鴨的制造,我一邊聽一邊看一邊學,算是了解個皮裘。先把鴨子洗潔凈宰成塊,放進適量的食鹽、胡椒、茴香,抓勻碼味幾分鐘,然后把盤龍仔姜切成片備用。盤龍仔姜啤酒鴨有必要是生爆,假如綽水再炒,就失去了本味。用土菜籽油煉鍋至多半,先倒入備用的姜片和少量蒜片翻炒出香味,再倒入備好的鴨子、少量醬油和紅糖粉末(冰糖、白糖也可,但晦氣血糖高的人食用)和少量豆瓣醬調色,再加一把花椒,大火煸炒幾分鐘后,倒入半瓶啤酒利于去腥臭,蓋上鍋蓋燜上幾分鐘,放入青紅海椒,開小火收水收汁。起鍋時,再撒上幾節蔥蔥和適量的味精,一道甘旨的盤龍仔姜啤酒鴨就成了,吃起來香辣兼容,滋味純粹,雅俗共賞。別聽那些賣狗皮膏藥的要用他的什么“秘制香料粉”,自己做的才是家常的、地道的。
盤龍其實便是一個地名,榮昌區的一個鎮,與四川省隆昌縣接壤。盤龍鎮前史長遠,唐乾元二年(759年)始設昌元縣,盤龍時為昌州府州治所在地。盤龍有客家人口近三萬人,是重慶市最大的客家方言島,建有客家文明廣場、客家商業步行街、客家新村及祠堂等特征修建。由于這兒的氣候、土壤、水源等特別合適栽培生姜,尤以仔姜知名,具有色白質嫩、幽香可口、爽口化渣、粗纖維含量低、含硫量少等特征,既可為菜,也可調味,更可入藥,備受廣闊顧客喜歡,是餐廳、賓館必備的上等蔬菜。而鴨肉又歸于進補的優秀食物,蛋白質含量比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適中且散布較均勻,兩者調配,便成為一道甘旨好菜。
榮昌之味,在于品之共同,精之不作,味之地道,就像榮昌人的勇立潮頭又樸素純粹的天分,無不令人戀戀不舍。
(作者系中國作協會員)
版面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