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越鐵路協作機制,越南將完成一場“435毫米的跨過”,互聯互通的開展新動能將得到有用拓寬——
現在,越南境內部分鐵路沿襲軌距1000毫米的米軌鐵路,其與我國廣泛應用的1435毫米規范軌距無法兼容,跨境貨物運輸需求重復換裝,明顯限制物流功率。選用規范軌距的新鐵路,無疑能極大提高越南跨境運輸能力,下降物流本錢,讓兩國供應鏈“無縫對接”。而對我國來說,這也將進一步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賦予我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更為微弱的開展動能。
鐵路、山川,構成了一組意象,呼應著習近平主席此行的一個要害詞——“一帶一路”。
互聯互通,共建“一帶一路”的要害。總書記曾有一句至為形象的比方:“假如將‘一帶一路’比方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便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
一軌跨山河,大路向未來,更寬的軌距,無疑將帶來更快的速度、更大的運載,宛如我國敞開的胳膊,越敞越大。
435毫米,也是我國同享開展機會的直觀表現。
親盼親好,鄰盼鄰好,435毫米凝聚的是一場經年累月的雙向奔赴。2023年12月,中越兩國發布聯合聲明提出,推動中越跨境規范軌鐵路聯通;2024年8月,中越領導人見證并簽署了多項雙邊協作文件,其間就有兩邊關懷的兩國鐵路互聯互通;2024年12月,中越宣告簽署關于跨境標軌鐵路協作項目的政府間協議……鐵路的“擴容晉級”,尤顯兩國共謀開展的情緒與決計。
就在前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和蘇林總書記的談判中明確提出,拓寬更高質量的互利協作,“盡早完成兩邊規范軌鐵路”全面聯通。一天之后,中越鐵路協作機制發動,互惠互利,實實在在。
將視野從這435毫米、從此番中越鐵路協作走深走實拉得更遠些,正在建設中的中泰鐵路、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再到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已然謀福萬家……泛亞鐵路網雄偉圖景正在緩緩打開,區域協作的新動能正在逐步開釋。
當更多跨過山海的軌跡在東南亞鋪展,一曲陸海聯通、文明互鑒、命運與共的年代交響,將在前史與未來的交匯處,久久激蕩。
令人感念的又何止是基礎設施的聯通?
“聯通”,總書記著眼的不僅是設施與規范,更聚集民意與文明。“統籌深化基礎設施‘硬聯通’、規矩規范‘軟聯通’和同共建國家公民‘心聯通’”“完善‘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和諧推動機制”……以路為軸,以地為紙,協作為筆,“一帶一路”不是我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也正因為如此,“一帶一路”建議成為交流的橋梁,贏得國際的共識。
“一帶一路”建議,“尋求的是開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期望”,為了一個樸素的方針——“讓我們一同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