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洋)遼寧省將從操控運用時長、科學規劃規劃、進步運用才能、保證運用作用等6個方面規范中小校園課堂教育電子產品運用與辦理。其間,運用電子產品展開教育時長原則上不超越教育總時長的30%。12月6日,據遼寧省教育廳大眾號發布的音訊,該省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課堂教育電子產品運用與辦理工作的告訴》(以下簡稱《告訴》),明確提出上述要求。
針對不同學段學生視力發育和認知特色,《告訴》要求校園做好教育規劃,找準運用電子產品處理教育問題的契合點,科學規劃教育電子產品運用。運用電子產品展開教育,除了時長原則上不超越教育總時長的30%之外,電子課件要規范簡練、要點杰出、內容精確,字體字號適宜,在非課件運用時段,要及時將電子產品切換成“休屏”或“黑屏”形式。
《告訴》還對電子產品的挑選和運用提出了“硬指標”,要求學生與電子白板間隔到達3米以上或不小于屏幕對角線間隔的4倍,電子產品裝備須契合相關規范,優先挑選畫質明晰、顏色柔軟、無頻閃的電子教育資源,禁止用電子課件替代板書,原則上選用紙質作業,以避免課堂教育電子產品給學生視力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遼寧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明,數字技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全面育人的需求,在實踐工作中校園要樹立信息技能輔佐教育工作的監管點評機制,依據點評成果及時調整優化電子資源和設備運用方法,實在維護學生視力健康。
修改 繆晨霞
校正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