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辜曉進(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傳媒與文明開展研討中心研討員,本刊學術參謀)
導 讀數字轉型現已成為國際各大媒體的主旋律。在美國,AI正在重塑美聯社新聞修改部;在挪威, AI在首要媒體新聞修改部的運用現已包含到文本、視覺規劃、版權等各方面;在印度,“B2B2C”數字訂閱形式,電子商務的“隸屬形式”和“TikTok形式”方興未已。此外,還有美國甘尼特、麥克拉奇兩大報業集團宣告停止與美聯社協作,全球英語新聞網站最新排名發布,引發全球重視。“青記資訊?國際媒體動態”由辜曉進教授掌管,譯介近一個月外媒動態。
AI正在重塑新聞修改部
雖然仍對AI存有品德隱憂,但美聯社七成職工在受訪中都標明,其現已在用AI制造內容。一項針對美聯社職工的查詢發現,生成式AI正在改動修改部的運轉人物和作業流程。近70%布景各異的職工們在上一年12月的查詢中標明,他們正在用AI技能出產交際帖子、新聞信和標題,一起也介入翻譯、采訪稿生成、新聞初稿編撰等作業。五分之一的職工稱自己將AI用于多媒體出產,包含交際媒體的圖表和視頻內容制造。美聯社現在已為5個當地分社完成了AI裝備,并于上一年8月推出掩蓋全社的AI運用指南。
(編譯自4月10日www.poynter.org)
挪威VG六招用活AI
《國際之路報》(Verdens Gang,簡稱VG)興辦于1945年,上線于1995年,是挪威最有影響的媒體之一,具有一個由7名研制者組成的AI運用團隊。團隊負責人嘉里?貝肯(Jari Bakken)稱:“拜AI所賜,2024年咱們在挪威處于強勢位置,咱們的流量首要已不再來自交際媒體渠道。”他介紹說,現在已有6種AI東西在修改部運轉。
1.文章摘要。依據GPT-4,文章輸入后會主動生成多個環繞主題詞的文章摘要,以小模塊的方法出現在標題下方。此舉尤受年青人歡迎,15—34歲年齡組讀者點擊模塊的份額為28%,遠高于其他年齡組。
2.草稿生成。依據OpenAI的開源軟件Whisper,可將采訪或會議錄音等語音資料轉換為新聞初稿,迄今已有超越1萬個小時的語音資料得到處理。
3.統計數據視覺化。依據谷歌的ReAct Agent,可將各類統計數據主動生成多種圖表,完成數據的視覺化。
4.法令機器人。依據團隊自己開發的RAGS體系,可主動生成針對被“信息自在法”(FOIA)駁回請求的投訴文章。
5.主題提取。依據團隊開發的Sequelizer東西,可從已有文章中提取主題詞或首要概念。
6.數據提取。首要用于查詢報導,軟件可讀取各類相關資料并從中提取人物、地名、組織等數據,并剖析它們之間的聯系。
圖:“統計數據視覺化”軟件頁面
(編譯自4月17日國際新聞出書者協會官網)
辛普森案對美國媒體的沖擊
O.J.辛普森因患前列腺癌于4月11日逝世,享年76歲。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新聞修改部都在熱切重視這個新聞,如:《紐約時報》的《因其審判而震驚全國的運動員辛普森,死于76歲》,《華盛頓郵報》的《閱歷現象級審判的橄欖球巨星辛普森,死于76歲》,《舊金山紀事報》的《隕落的橄欖球英豪、舊金山人辛普森,死于76歲》,《今天美國》的《辛普森剛剛逝世,現在議論他不堪回首的曩昔是否為時過早?》。該報導將其與搖滾巨星劉易斯和《紈绔子弟》開創人海夫納混為一談。
當年這位備受喜歡的名人成為被告,再加上1992年洛杉磯騷亂后嚴峻的種族聯系以及轎車追逐戰和法庭上的鏡頭,天然引起媒體顫動,報導中的品德審判舉目皆是。1994年《年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辛普森,相片上的他膚色變深,使他看起來愈加陰惡,更像有罪。而法官答應攝像機進入法庭的決議,自身便是一個扎手的品德決議,這也令法庭電視臺(Court TV)一鳴驚人。辛普森的審判和無罪釋放所帶來的震懾難以言表。他的逝世也成為人們反思這一奇跡及媒體體現和吸取教訓的時機。
圖:1995年10月4日部分紐約報紙的頭版(AP)
(編譯自4月12日www.poynter.org)
美播客聽眾數量創新紀錄
雖然依據蘋果公司的查詢,美國播客媒體的下載量有所下降且面對廣告削減的壓力,但一項新研討報告標明,美國播客聽眾人數已超越以往歷年數據。該研討查詢了美國1086名12歲以上公民,其間67%的人都聽過播客。聽過播客的總人數估測為1.92億人。查詢標明,播客不再是小眾媒體,且男女聽眾之間的數量不同也不斷縮小——上月數據為男女聽眾別離占比48%和45%,而2023年男聽眾比女聽很多7%。年青人更愛聽播客,59%的35歲以下人群每月至少聽1次播客,但若擴大到54歲以下,這個數據就變成了55%。
(編譯自4月3日www.niemanlab.org)
《華爾街日報》新一輪裁人劍指視頻和交際媒體
據多方信源,《華爾街日報》新一輪裁人已從4月10日起實施。此次裁人11人,包含視覺部分4人、交際媒體修改2人、視頻記者2人以及高檔視頻記者、視頻制造人、一般記者各1名。其間一些人是與谷歌協作從事YouTube渠道視頻內容出產的制造人員。現在該報和谷歌都回絕對此宣告談論。
默多克旗下的《華爾街日報》,自上一年新總修改艾瑪?塔克(Emma Tucker)就任后,就面對裁人窘境。本年2月,該報裁撤華盛頓分社近20人,其間包含普利策獎取得者布羅迪?穆林斯(Brody Mullins)。爾后,該報還裁撤了一些駐外采編人員,包含資深修改克里斯汀?格朗西(Christine Glancey)和兩次取得普利策提名獎的駐中東記者迪恩?倪森邦(Dion Nissenbaum)。
(編譯自4月10日www.thedailybeast.com)
印尼最大報紙的轉型之路
創刊于1965年的《指南針》(Kompas)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報紙(母公司為KG媒體集團)。KG現在除了報紙和網站,還有電視、播送、期刊等媒體,采編人員總數超越2000人。據集團CEO安迪?布迪曼(Andy Budiman)介紹,疫情前,紙媒部分貢獻了總收入的50%,但疫情導致紙媒發行量和紙媒廣告大幅下降,“好在近年來咱們在數字轉型方面開展不錯”。2022年疫情最嚴峻期間,集團媒體的每月瀏覽量高達25億次。
該報在轉型上采取了以下三個首要辦法:首先是約請印尼最大型企業的CEO們舉辦峰會,每季度或每年舉辦一次,就一些咱們關懷的問題展開討論,政府有關部分的部長也參與。作為主辦方的報社,在發明互相溝通時機的一起,也贏得這些大企業的支撐,他們為職工訂閱數字版?,F在該報50%的數字版付費訂閱就來自這種“B2B2C”形式。其次,大力開展視頻產品,由于印尼現在處于干流的是觀看文明而非閱覽文明,現在集團每月出產超越10萬條新視頻,每月取得20億次的瀏覽量,集團視頻記者挨近650人。再次是開展電子商務,其間包含“隸屬形式”和“TikTok形式”。
(編譯自4月10日國際新聞出書協會官網)
甘尼特、麥克拉奇宣告停止與美聯社協作
具有至少230多家媒體的美國報業集團甘尼特和麥克拉奇今天宣告,將停止與美聯社的協作聯系。甘尼特是美國最大報業集團,與美聯社的協作前史超越百年。集團發言人拉克-瑪麗?安通(Lark-Marie Anton)周二說,“此舉將使咱們騰出手來更好地為咱們自己的修改部出資。咱們有包含《今天美國》在內的廣泛全國的200多家媒體并已構成聯盟機制”。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集團首席內容官克里斯汀?羅伯茨(Kristin Roberts)標明,將從3月25日起,不再運用來自美聯社的新聞、視頻、圖片等內容。
甘尼特此番宣告后不久,麥克拉奇公司也標明相同的停止協作志愿。甘尼特和麥克拉奇近年都墮入財政窘境,其間甘尼特在2020至2023年的三年中裁人47%,且自2018年以來未曾盈余。而麥克拉奇曾于2020年請求破產維護。若在以往,兩大報業集團的這一決議會給美聯社帶來地震般影響,但后者針對報業危機早已將客戶多元化,現在報紙客戶只占美聯社悉數收入來歷的10%。
(編譯自3月20日美聯社官網和3月20日www.poynter.org)
全球英語新聞網站最新排名
在新近出爐的全球英語新聞網站及英國和美國的新聞網站前50名排行榜中,《新聞周刊》的月訪問量環比增加近1倍,同比增加128%,達1.04億次。印度兩份英文報紙的網站(《印度時報》和《印度斯坦時報》)在增幅前10名榜上列第三、第四名,別離增60%和45%,增幅居全球英文報紙之首。就絕對數而言,訪問量排名前10的別離為BBC(9.92億),微軟即時通訊(MSN,676億),《紐約時報》(6.66億),CNN(5.4億),谷歌新聞(3.76億),英國《每日郵報》(3.69億),《衛報》(3.5億),??怂剐侣劊?.69億),《印度時報》(2.65億),yahoo財經(2.46億)。
表:全球(英語)新聞網站訪問量Top25名(2024年3月)
(編譯自4月15日www.pressgazette.co.uk)
《紐約時報》引進注意力監測儀
《紐約時報》已與阿德雷德公司(Adelaide)簽署協作協議,擬引進該公司相似眼動盯梢儀的監測軟件,用以記載讀者對廣告的注意力數據。該報上一年啟用了自己的注意力監測體系,而這回是初次運用外部相關設備。該報受眾戰略部主任加布里埃爾?多羅茨(Gabriel Dorosz)說,此舉旨在將注意力監測體系與廣告商的推行活動相綁縛,“為廣告商供給營銷層面的服務。咱們等待今夏即投入運用”。
阿德雷德公司建立于2019年,其開發了將眼動儀與網頁版面規劃相結合的監測軟件,用以檢測廣告投進作用。該公司現在已與可口可樂、微軟、亞馬遜、谷歌等大公司樹立協作聯系。多羅茨以為,現有的監測體系達不到阿德雷德公司的規范,不足以描繪廣告投進后的受眾體現。
(編譯自4月4日www.marketingbrew.com)
美首允報紙數字版刊政府公告
上月,美國印第安納州州長艾瑞克?霍爾康布(Eric Holcomb)簽署了3份觸及政府公告的法令,將于本年7月1日實施。這使該州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答應報紙網站等新媒體刊登政府公告的州。經該州參眾兩院共同經過的這項“1204法案”,答應當地政府和州政府組織繞開印刷版報紙而在其數字媒體上刊登公告,但規則這類數字媒體每周出書頻率不得超越4次,印刷版報紙破例。法案還規則,刊登在數字版的公告應按印刷版平等價格付費。同日,該州長還簽署一項法案對刊登政府公告的報紙資質提出要求,包含將每日有價發行量由200份增至500份,但可包含數字版訂閱量。
(編譯自4月9日www.pnrc.net)
《每日郵報》體育賬號在TikTok獲百萬粉絲
英國《每日郵報》在TikTok上的體育賬號已取得100多萬粉絲,成為英國報紙中粉絲最多的體育交際賬號。自2023年入駐該短視頻渠道以來,該體育賬號就快速開展,迄今已取得5000萬的點贊和7.3億次的視頻觀看量,對年青受眾產生了很大黏性。賬號負責人喬什?哈特利(Josh Hartley)稱:“在一年內就打破百萬粉絲量,這對咱們團隊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就。咱們現在已是該渠道的頭號體育賬戶,信任不久的將來會再獲百萬新粉絲!”
(編譯自3月25日www.inpublishing.co.uk)
英“抵達”集團擬組成中心記者團
英國報業集團“抵達”擬組成中心內容團隊以整兼并促進在線內容出產。集團首席數字官大衛?西格森(David Higgerson)周二向整體職工發布了他的建議,標明將從現有2000多采編人員中抽調300人組成中心記者團。此舉旨在下降同類題材的重復出產。例如新推出一部電視劇,會有旗下多家媒體去采寫相同的內容,中心團隊建立后只需派1名記者去就行,然后為旗下媒體或網站寫若干篇新聞。“抵達”集團是英國最大報業集團之一,旗下包含《每日鏡報》《每日快報》《每日星報》等媒體。
(編譯自3月28日www.pressgazette.co.uk)
(本欄目稿件悉數由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傳媒與文明開展研討中心研討員,本刊學術參謀辜曉進教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