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王一理 圖據受訪者、河南衛視
談藝錄·個人簡介
姜鐵紅,舞蹈藝術家,中心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我國少數民族學會秘書長、北京市舞蹈家協會理事、我國舞蹈家協會會員,教育部“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舞蹈教育”負責人。2024年5月,他帶領青年學生跳蒙古族舞蹈《飛躍》的視頻在網上爆火;2024年6月9日晚,由他領銜主演的舞蹈節目《飛躍不息》露臉河南衛視《2024端午美妙游》。
姜鐵紅
“追了一路,追到今日,都是回想,夸姣如初。人生藝舞,無愧年代。”
2023年,55歲的中心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姜鐵紅,在交際渠道厚意回憶了自己40余載的舞蹈生計,并共享了年青時在舞臺上的熱心四溢;
2024年5月,從藝44載的姜鐵紅穿戴皮鞋、西褲、Polo衫,和一群青年學生跳《飛躍》的視頻,敏捷走紅網絡,成為很多網友的精力食糧,讓人們感觸到了民族舞蹈的無量魅力和生命的不息生機;
2024年6月9日晚,由姜鐵紅編舞、主演的舞蹈《飛躍不息》,冷艷露臉河南衛視《2024端午美妙游》。節目中,一群懷揣愿望行將探究外面國際的草原少年,與一群回歸草原的機車“老炮”萍水相逢,兩代人的故事交錯在一同,書寫了年代間深重而真誠的情感對話。
姜鐵紅《飛躍不息》海報
當快馬與機車熱心磕碰,當草原與公路同框出現,如絢爛星斗般閃爍的傳統文明與動感氣味十足的現代日子,似乎能穿透屏幕,直擊魂靈。
當天,在承受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姜鐵紅坦言,“舞蹈是相通的”,可以跨過時空、山海,連接著每一個酷愛舞蹈的人。“跟著年代的開展,舞蹈的傳承、立異是年代所需。不管是年青人的生氣勃勃、積極向上,仍是老一代對時髦與美的尋求,都是對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的接收與交融。在任何年代,咱們都應該堅持積極向上的情緒,不斷學習、立異、完善自己。”
01
結緣《飛躍》35年
鼓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飛躍向前
《飛躍》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聞名舞蹈教育家馬躍先生發明。這一著作以蒙古族民間舞蹈動作為基礎資料,展示草原騎手高昂猛進的精力面貌,是中心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的“保存節目”之一。
關于姜鐵紅而言,1989年考入中心民族學院(中心民族大學的前身)的那一刻,他就與《飛躍》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第一堂課就與《飛躍》相伴,并成為《飛躍》第五代領舞;年過半百因《飛躍》火爆網絡,成為把“飛躍”不息的藝術魅力一代代傳承下去的人。
姜鐵紅《飛躍》第五代領舞
“《飛躍》不只標志著改革開放時期人們所尋求的精力食糧,也是那個年代不行短少的精力支柱,鼓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飛躍向前,到今日咱們相同還在飛躍著。”姜鐵紅擲地有聲的舞姿,就像帶著千軍萬馬穿越草原,賦予了人物生命和性情。他著重,“在傳承《飛躍》所包含的高昂精力的一同,咱們也在不斷完善、立異,以愈加豐厚、豐滿的舞蹈情感,讓更多人感觸到民族文明的魅力。不同民族共跳一支舞蹈,正是文明交往、溝通、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知道的表現。”
此次露臉《2024端午美妙游》,姜鐵紅與《飛躍不息》團隊來到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進行實景拍攝,呼麥的旋律、馬頭琴的動聽交融于蒙古族舞蹈元素中,讓舞者和觀眾似乎置身于大草原的豪放雄壯之中,滋潤于民族文明的共同神韻里。
“馬頭琴等傳統樂器的運用,本身便是一種傳達,聲響再美都會有一絲憂傷在里面,由于追夢的人離家越來越遠,或許此生再難回家,就想經過音樂送去自己對家鄉、對家人的懷念。”在姜鐵紅看來,用新年代視角演繹《飛躍不息》,并將傳統樂器與現代元素完美交融,不只賦予了舞蹈愈加明顯的年代氣味,也展示了“這個年代咱們對音樂、對舞蹈、對視聽藝術的新體驗和新領會”。
02
教育不忘初心
用肢體言語傳承民族文明
姜鐵紅曾在國家級“桃李杯”“孔雀杯”“荷花杯”舞蹈競賽中獲“個人文華獎”,金、銀、銅獎,“園丁獎”等,1996年獲頒“我國當代青年舞蹈家”稱謂。早已榮譽加身的他,現在只期望觀眾可以經過自己的舞蹈感觸到積極向上、飛躍不息的精力,這也是他每一次跳《飛躍》的初心。
“我的教師告訴我,咱們表現的不只僅馬的精力,更表現的是馬背上人的精力。每跳一次《飛躍》都要有這種初心。”姜鐵紅承繼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將這份“初心”傳承給了他的學生。“舞蹈不只要用言語來傳承,還要用肢體來傳承,舞蹈教師永遠是學生的演示典范,不只要說清楚,還要跳清楚,讓學生看了解。這對教師來說十分有應戰,你動作的精確性,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舞蹈的了解和知道。”
姜鐵紅帶領學生一同跳《飛躍》
談及怎樣執行民族舞蹈的傳承與立異的問題時,姜鐵紅直言:“舞蹈的傳承有必要建立在‘傳統+立異+教師本身感觸’融為一體的基礎上,這樣才干更好地表現一代一代人對舞蹈文明的傳達和傳承。”在他眼中,現在一些舞蹈著作看似是“立異”,其實都是在“發明”。
“傳承是不行發明的,傳承的東西要保存它原有的滋味、原有的文明,咱們僅僅豐厚它,愈加可以讓咱們用舞蹈的肢體來表現出民族文明的傳承。所以在傳承、立異之間,對咱們也是一種應戰、學習和前進。咱們既要傳承,又要開展,也有必要有立異。立異在哪里?從對年代的了解、對夸姣社會日子、對家鄉的酷愛與敬畏來立異,經過肢體來表現年代精力,表現中華民族的博學多才。”
03
把舞蹈跳出文字的感覺
用跳舞講好我國故事
因跳舞短視頻“出圈”的姜鐵紅,也特別提到了信息年代舞蹈傳達與傳承的共同性。“現在音樂可以用數字化信息化來做,動漫、舞蹈也可以,并且可以把動作做得十分好。但再怎樣信息化,舞蹈的情感和人物心思的改變,是數字技能做不到的。跳舞蹈的人真的不能玩一點虛偽,只能是實在樸實、仔仔細細完結每一個細節,讓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情感都能表達出來。”
他著重《飛躍》是有言語的,“這個言語不是動作言語和語匯,而是賦予這個動作的文字言語。講故事要講清楚,他人看的時分才有滋味,才有內在在里面,才干讓他人有一種幻想的空間。再美的動作假如不賦予情感,或許這個情感不精確,沒有賦予它精確的文字言語,那就僅僅一幅畫,盡管美,但感動不了人。”
姜鐵紅《飛躍不息》劇照
這種把舞蹈跳出“文字”的感覺,也是姜鐵紅《飛躍》引發廣闊網友共識的原因。“我也年青過,我年青時跳舞功利性比較強,想要的東西比較多,目的性比較強,便是為了獲獎、為了榮譽而戰。當我把這一切都看淡、放下的時分,我發現自己會跳舞了。為什么呢?當一個人心靜的時分,沒有雜念的時分,沒有那么多討取的時分,心潔凈了,跳舞才最樸實。就像一碗清水,越透徹不污濁,他人看的時分才干直接看到你心里的表達,才干更好地看到你每一個動作的細節和心里流動的熱心。”
不管是舞蹈《飛躍》仍是《2024端午美妙游》節目中的《飛躍不息》,姜鐵紅都等待經過舞蹈藝術傳達民族的精華、民族的文明,講好我國故事,講好老百姓的故事,講好自己身邊的故事。“我覺得咱們的民族舞也是時髦的,那種堅毅英勇、對生命的敬畏、對祖國的酷愛,都透著我國人特有的時髦。即便你學習了西方舞蹈,終究仍是要回歸到去考慮怎樣用舞蹈來顯示我國人自己的審美,這才是最重要的。”
04
對話
封面新聞:你怎樣看待短視頻對舞蹈藝術的傳達效果?
姜鐵紅:現在的觀眾跟過去不相同了,很多的信息都可以在手機上看到,也知道到了舞蹈的開展趨勢,無論是舞劇仍是小的舞蹈著作,其實都表現了民族文明的立異性。這種立異不只表現在著作上,更表現在扮演的人上。扮演的人很重要,讓咱們看到真實的、具有我國特色的文明傳承。咱們這次能“出圈”,是宏揚了正能量,讓咱們看到這種積極向上的精力才是咱們所需求的。舞蹈帶來的愉悅也好,舞蹈文明的表現力也好,情感也好,感動了很多人。全國乃至全國際的人都看到了咱們中華文明的博學多才,看到了咱們我國人的精力,看到了我國的舞蹈文明。期望在這樣夸姣的年代,咱們都能傳達一些仁慈的、正能量的、更能表現咱們中華民族之美、我國文明之美的東西。
封面新聞:感覺你每次跳《飛躍》都有所不同。
姜鐵紅:是的,每一次跳都不相同。我今日在這個環境跳,遇到這個環境的人們,我怎樣去影響他們,這也是一種技能。這就需求多年的歷練、多年的考慮,不斷去感觸舞蹈,去營建一個環境。我想表現什么?想干什么?想表達什么?這需求咱們真的去考慮。有了這樣的考慮今后,肢體是騙不了人的。
封面新聞:在你看來,想跳好舞蹈應該具有怎樣的本質、素質和才能呢?
姜鐵紅:我覺得首先是身心的健康,這個很重要。有必要有健康的體魄,才干為國家作出更多的奉獻。我每天都會引導我的學生,舞蹈有必要傳達正能量的東西。我影響不了所有人,我只能去影響我自己和我的學生。咱們應該宏揚中華民族的精力之水,即便是跳時髦的舞蹈,也透著咱們我國人的審美,那種堅韌、英勇,對生命的敬重、對國家的酷愛,都應該表現在咱們舞蹈里頭。有些人說我跳舞很狂野,我覺得還不行野。男孩子跳舞,要有男孩子的審美,這種審美便是陽剛之美、柔韌之美、堅韌之美、剛韌之美。“鮮花插在槍支頭,鋼鐵也溫順”,這便是咱們我國人的一種鋼鐵般的氣質。我的教育,一向沒脫離這些。咱們的學生出來都比較豪放、熱心、陽剛,這也是咱們一代人有必要傳承下去的。
封面新聞:有沒有一些新的發明方案和展望?
姜鐵紅:這幾年我一向在發明,2017年帶學生去甘肅參加了萬人鍋莊節,之后到了云南迪慶采風,當地人每一步都踏出了結壯的夸姣感,特別吸引人。本年我預備去草原,好好捕捉新體裁,經過一年的打磨,期望下一年能排出來。
封面新聞:高考剛剛完畢,關于那些酷愛舞蹈的年青學子,有哪些建議和寄語?
姜鐵紅:對我來說,學舞蹈是一件幸事,也是一種夸姣。對想考舞蹈專業的學生們來說,也是幸事,期望你們可以堅持下去,經過自己肢體,讓更多人了解我國文明,傳達正能量,發揮年代精力,報答咱們的國家。假如考上中心民族大學,咱們歡迎你們,咱們一同學習日子,讓咱們的舞蹈愈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