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乒乓球亞洲錦標賽中,我國隊交出了一份遠低于外界預期的成果單。
國乒向來在亞洲賽事上具有控制位置,此次失利引發了廣泛談論:是路程組織密布影響狀況,仍是由于對手乒乓球實力日積月累,要挾到了我國乒乓球的霸主位置?
戰績:七個項目僅得兩項冠軍
10月13日,2024年第27屆乒乓球亞錦賽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完畢。日本選手張本智和3:1打敗林詩棟,奪得男單冠軍;朝鮮選手金琴英3:1反轉打敗日本選手張本美和,摘得女單冠軍。
本屆亞錦賽,我國乒乓球隊僅取得男團、混雙兩項冠軍,在其他五個項目上,取得女團、男單亞軍和女雙第三名。我國隊2金2銀1銅發明了隊史亞錦賽最差成果。
本屆乒乓球亞錦賽我國女團僅取得亞軍。洶涌新聞
10月10日清晨,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辦的亞洲乒乓球錦標賽女團決賽中,國乒女團1:3不敵日本女團,惋惜取得亞軍。這是2005年后,我國女乒初次無緣亞錦賽集體冠軍。我國隊上一次在國際大賽的女團賽場上呈現嚴重失利,仍是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賽,其時我國隊在女團決賽中以1:3爆冷負于新加坡隊,痛失冠軍。在亞錦賽賽場上,我國女乒上一次丟掉女團冠軍還要追溯到2005年。我國女單兩大主力張怡寧和王楠沒有參賽,由牛劍鋒、郭躍和郭焱出戰。我國女隊以2:3的總比分輸給了韓國隊,無緣女團決賽。在此之后,我國女乒完結亞錦賽女團7連冠。
本屆亞錦賽我國男隊也不達觀,男雙悉數停步8強,男單賽場梁靖崑、向鵬早早停步32強,徐瑛彬停步16強,國際排名榜首的王楚欽在1/4決賽爆冷輸給了韓國小將吳晙誠,只要林詩棟頂住壓力,在男團、混雙兩個項目上取得金牌,單打闖入決賽取得亞軍。
亞洲乒乓球錦標賽是亞洲水平最高的乒乓球賽事,上屆亞錦賽,國乒包辦了7項競賽的悉數冠軍,沒想到本年慘遭滑鐵盧。
究其原因,可以從片面、客觀及場外要素等多方面找到答案。
1.路程密布 運動員疲于奔命
很多人對國乒最深入的形象定格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那些三面五星紅旗一起升起的光芒時刻。大約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端,我國乒乓之興起就引人矚目,并且在爾后的幾十年中不斷書寫傳奇。盡管期間也經歷過動搖與低谷,但我國乒乓“夢之隊”的盛譽,是一場又一場成功鑄就的底氣。
可是,近些年來,國乒的肯定控制力好像在逐步損失。從前常見的大比分搶先的“碾壓式”成功,現已較少再看到。巴黎奧運會男人集體決賽,我國隊盡管總比分3:0奪冠,但每一盤都是3:2險勝。而在此前的男人單打1/4決賽中,也是在兩度落后的下風下極限逆襲,以4:3險勝對手,讓不少觀眾直呼“看競賽有必要常備氧氣瓶”。
林詩棟在競賽中。WTT國際乒聯官微
以10月12日我國隊路程為例,當天有多場男女單打和雙打賽事。其間,王楚欽在13:00迎戰林兆恒,向鵬在同一時刻段對陣林昀儒,徐瑛彬則面臨穆罕默德·卡薩布。此外,梁靖崑和林詩棟也別離在13:40和15:00出戰單打競賽。雙打方面,陳幸同/蒯曼在14:20對陣申裕斌/田志希,梁靖崑/徐瑛彬和林高遠/林詩棟在15:00別離迎戰對手。雙打的1/4競賽、半決賽、決賽全趕一天完結,整個路程組織得適當緊湊,許多選手需要在短時刻內完結多場競賽。有球迷替林詩棟計算了一下,假如一切順利,他有一天得打7場競賽。網友點評道:教練組像敬酒的新人,觀眾也像趕場子吃席的客人。
最重要的原因或許仍是國乒最近的行程過于密布。奧運會、WTT慣例挑戰賽阿拉木圖站、WTT澳門冠軍賽、WTT我國大滿貫再到亞錦賽,中心還穿插著各式各樣的活動,此次出征阿斯塔納亞錦賽的我國乒乓球隊可謂疲乏作戰。
我國大滿貫男女單打決賽6日晚完畢,國乒參賽選手于次日清晨就飛赴阿斯塔納。而女隊又暫時變陣,王曼昱因遭受家庭變故暫時退賽,陳幸同臨危受命,8日趕赴阿斯塔納出戰。國乒女隊中最疲乏的正是孫穎莎,從巴黎奧運會算起,到此次亞錦賽之前,她在不到三個月時刻里現已打了整整29場競賽,參賽密度之大令人咋舌。相較而言,日本女將在前一站我國大滿貫中發揮欠安,已早早進入到亞錦賽備戰之中。
2.專業化程度不高 主辦方“神”操作多
從國際經歷來看,商業化運作是推進體育產業開展,促進體育文明傳達的重要動力。乒乓球雖被譽為我國“國球”,但商業化程度并不算高。WTT的誕生肩負著從頭定位乒乓產品的任務,致力于前進乒乓球運動職業化與商業化,然后前進乒乓球在全球的影響力。可是其適當密布的路程也對國際尖端乒乓球運動員帶來了生理及心理上的檢測。
林詩棟(左)取得亞軍,日本選手張本智和(中)、篠塚大登分獲冠軍、第三名。新華社
賽場上,運動員們不只要吃力處理身體的疲乏、場所的不適,還要敷衍主辦方的一些列“神”操作:半途換競賽臺、改國旗;競賽期間裁判“夢游”屢次計分過錯,還要運動員屢次中止競賽提示比分,打亂運動員競賽節奏;運動員競賽一場主辦方只提供幾個球,還要運動員自己撿球。
3.屢次爆冷 對手乒乓球水平興起
一起,也有必要正視其他球隊的前進,特別是在朝鮮隊和日本隊身上,國乒屢次呈現爆冷狀況。日本女乒此役派出奧運陣型參賽,早田希娜、平野美宇、張本美和、伊藤美誠均是國際排名前列選手,張本美和特別體現出絕佳的競技狀況:這本屆亞錦賽女團決賽中,16歲的張本美和3:2打敗王藝迪,3:2打敗孫穎莎,一人獨得兩分。可以說,張本美和是日本隊制勝的最大功臣,也極有可能是未來我國女乒最大的勁敵。
可以預見的是,新周期以張本美和為代表的00后球員將全面挑起日本隊大梁,而現在國乒女隊主力陣型中僅有孫穎莎一名00后選手。
北京時刻10月8日,乒乓球亞錦賽男團競賽,我國男團對陣伊朗男團。榜首盤競賽,王楚欽首秀輸球,2:3不敵14歲的伊朗小將本雅明·法拉吉。據了解,王楚欽此次的對手本雅明·法拉吉出生于2009年12月,現在還未滿15歲,國際排名為第210位。在2022年的WTT青少年賽事中,本雅明·法拉吉代表伊朗隊出戰斬獲冠軍;在2023年的WTT青少年慣例挑戰賽巴統站中,本雅明·法拉吉取得U19男單、U17男單兩個冠軍。值得一提的是,在體育競賽傍邊,U代表Under(以下)的意思,即年紀之下,本雅明·法拉吉可以取得橫跨U19、U17兩個年紀段的冠軍,實力不容小覷。
本雅明·法拉吉。WTT國際乒聯官微
在12日晚舉辦的乒乓球亞錦賽男人單打四分之一決賽中,王楚欽以1:3不敵韓國18歲小將吳晙誠,王楚欽本次亞錦賽之旅就此完畢。吳晙誠的父親是前韓國奧運男團亞軍吳尚垠,作為“星二代”,他的前進神速,兩年前打敗李尚洙等名將奪得韓國國內錦標賽男單冠軍,也是上一年杭州亞運會男團亞軍成員。在本次亞錦賽男團半決賽中,王楚欽曾以3比1打敗吳晙誠。
此外,站上女子單打冠軍領獎臺的金琴英來自“奧秘之師”朝鮮,不過她在巴黎奧運會露臉之后,也不算奧秘了。其時在混雙決賽前,國乒為了研討特別打法,特意請來倪夏蓮幫孫穎莎/王楚欽練球,終究打敗了朝鮮隊。而現在,金琴英的球路更刁鉆、兇狠了。
假如放在一個更長的時刻維度看,乒乓球項目全體上正在進入一個快速開展的階段。科技的開展讓人類對運動項目自身、對明星運動員技戰術的研討越來越透徹,各國之間的經歷交流和人才流動,也有助于縮小水平間的距離。像國際乒聯2014年開端要求運用“40+大球”,本質上便是為了促進“百家爭鳴”而進行的規矩調整。在這樣的布景下,無論是國乒仍是外協,老將仍是小將,我們都很拼,國際范圍內再呈現“GOAT”(英文短語“史上最巨大的”縮寫)也越來越難。
4.人才斷層?陣型處于“真空期”
我國女乒并非沒有在集體大賽中丟過冠軍。2005年亞錦賽女團半決賽,我國2:3不敵韓國無緣決賽;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賽,我國女團在決賽中1:3不敵新加坡隊。無論是2005年亞錦賽仍是2010年世乒賽,我國女乒丟冠也都與陣型有聯系。2005年,其時兩大主力張怡寧和王楠缺陣;2010年,國乒由丁寧、劉詩雯兩位年青選手領銜。
此次亞錦賽,國乒相同處于奧運選手參賽的“真空期”,此次參賽名單中只要孫穎莎和王楚欽兩名奧運冠軍,陳夢、王曼昱、馬龍、樊振東四大主力都缺席了該項賽事。盡管王藝迪國際排名杰出,但與日本選手的交手并不占優。上一年德班世乒賽和杭州亞運會,她均沒能打敗現在的日本女單一姐早田希娜,本年釜山世乒賽女團決賽,她相同輸給了平野美宇,隨后的澳門女子國際杯,她又不敵張本美和。而暫時馳援的陳幸同,9日抵達賽場便倉促參與半決賽的競賽,狀況可想而知。
張本美和(左)與隊友慶祝奪冠。洶涌新聞
相比之下,盡管早田希娜并未在集體賽中上臺,但平野美宇和張本美和都參與了巴黎奧運會,伊藤美誠更是東京奧運會日本女隊的肯定中心。早在本年2月的釜山世乒賽上,日本女乒便讓我國女隊兩陷險境,兩邊的實力距離本就不算太大,此消彼長下贏下打敗國乒也在情理之中。
有媒體引證網友觀念以為,國乒呈現了人才斷層。本屆亞錦賽,許多我們了解的主力隊員并沒有參賽,盡管削弱了國乒的全體實力,但也給了年青選手們“搶班奪巢”、扛起重擔的時機。可是,失去了老將壓陣,小將們的體現不盡完美,一些備受等待的年青選手黯然離場。還有網友將這一問題歸咎于部隊辦理的短視、隊伍建造的失誤、選拔機制的失衡等深層次要素。
5.“飯圈”文明或影響戰績
賽場之外,縱觀網友的談論,除掉一些心情發泄和爭議,也有不少發聲言必有中、直擊要害,反映了我們對國乒開展的長時間重視和深度考慮。
比方,商業透支論。近些年,乒乓球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一些有著高額獎金的商業聯賽得到運動員和球迷的喜歡。這也從一個旁邊面闡明,乒乓球受喜歡程度正不斷抬升,“國球”的影響力日積月累。
但也有網友以為,過度商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開端閃現,頻頻的商業賽事占用了很多練習和休息時刻,導致一些主力隊員到處奔跑連軸轉,影響競賽狀況和技戰術水平。有球員從巴黎奧運會三線作戰,到WTT澳門冠軍賽、我國大滿貫,再到這次的亞錦賽,不到三個月時刻里已出戰了整整34場競賽。
此外,“飯圈”文明也開端對國乒戰績產生影響。有人以為,國乒隊員中的一些新生代領軍人物,在球場上面臨的是兩層壓力,不但光有競賽的壓力,更有來自“飯圈”的侵擾,以為“不可思議”的連連爆冷,不只是技能原因,更有“心魔作怪”。一些“瘋狂”粉絲在網絡上劇烈對戰,相互謾罵、詆毀、詆毀,甚至“連累”教練、隊友,終究影響的一定是運動員本人和整個團隊的狀況。
亞錦賽的失利,固然有陣型不齊、主力隊員連續作戰身體疲乏等原因,但關于我國乒乓球隊來說,本次競賽作為新的奧運周期的榜首項洲際大賽,連續爆冷也為國乒敲響了警鐘。
陳夢此前在節目中坦言,外國選手的興起是乒乓球運動的功德,只要百家爭鳴,乒乓球才干走得更遠。
但面臨日本、韓國、朝鮮小將們的快速興起,國乒好像還沒有做好預備。WTT賽事密布,國乒隊要吸取教訓,及時調整狀況。
上游新聞歸納自 新華社、中新網、潮新聞、北京日報、洶涌新聞、新民晚報、四川調查、新黃河、紅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