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林森 孫懿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恫嚇郵件稱要炸首爾市政府、“殺人預告”帖子說要在地鐵站殺100個人、百貨商店里暴徒持刀隨機捅殺路人……這一系列事情在韓國社會引起巨大驚懼。“最近韓國怎樣了?”韓國網民這樣感嘆道,“咱們國家曾經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但最近我不能再這么說了”。盡管此類事情曾經在韓國也發生過,但這次的高頻率和低齡化趨勢遭到韓國社會的特別注重,特別突擊和發帖事情的涉案人員很大一部分是年僅20歲左右的青少年。為什么一些韓國青少年會走上反社會的路途?他們的憤恨心情應怎樣化解?怎樣給予韓國青少年杰出引導?這一系列問題困擾著韓國各界,也讓許多媒體和專家持續打開反思。
8月10日,韓國首爾,因持刀殺人而被拘捕的崔元鐘(22歲)因涉嫌殺人和謀殺未遂被送至城南市某差人局。(視覺我國)
無差別突擊接二連三
“已在首爾市政廳內多處地址設置高性能炸彈,爆破時刻為15日下午3時34分”,據韓國《首爾新聞》15日報導,首爾差人廳網絡偵辦隊14日接到告發稱,IP地址為日本的郵箱向韓國媒體發來恫嚇郵件,該郵件摻雜英語、日語和韓語,并要挾稱“你們細心找找吧”。此前,已有多封相似的恫嚇郵件要挾稱要摧毀首爾南山塔、日本大使館、韓國中心博物館等,但現場均未發現爆破物。
8月7日,韓國特警隊在大邱國際機場巡查。近來,韓國接連發生“殺人預告”,發帖者八成不滿18歲。
除恫嚇郵件外,韓國近幾個月還接連發生多起喪命無差別突擊事情。《韓國先驅報》報導稱,在一個公共安全水平相對較高的國家,發生此類暴力違法令人深感震動。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首爾街頭,特別是“殺人預告”帖提及的地鐵站鄰近,白日有不少差人駐扎,還有警車停在街邊,乃至路上一度有坦克車駛過。這些都是韓國警方在惡性事情后初次發動“特別治安舉動”所采納的辦法。
8月3日,韓國京畿道城南市發生無差別行兇事情,22歲的嫌疑人崔元宗先開車撞傷多名行人,隨后進入百貨商店持刀行兇,終究導致1死13傷。這名出生于一般中產階級家庭的00后曾在初中三年級參與奧林匹克比賽并獲獎,但因在中考時未能如愿考入計算機專長高中而深受沖擊,挑選退學并脫離家人單獨日子。2020年,他被確診為精力分裂性人格障礙,但并未接受醫治。
此前,33歲的嫌疑人趙長于7月21日在首爾地鐵新林站持刀行兇致1死3傷。他在接受警方查詢時稱:“我活得很不幸,我想讓別人也變得不幸。”趙善有過3次違法前科和14次被送至少管所的閱歷,他此次被捕時憤恨地說:“再怎樣盡力也仍是過得不如意,所以殺了人。”
本年5月,鄭有貞殺人碎尸案震動韓國社會。23歲的她經過家教軟件來到一位素未謀面、年紀相仿的女人家中行兇。鄭有貞對自己不幸的生長閱歷和境況極度不滿,被捕后,她對檢方表明:“我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韓國過去也發生過無差別突擊事情,但近些年更為頻頻,且呈現出低齡化趨勢。據《韓國時報》報導,近幾年韓國青少年違法案件數量敏捷增長,從2017年的7898起添加到2021年的1.2萬起,并且違法手法也越發嚴酷。韓國專家們剖析稱,在這一系列無差別突擊事情背面,是韓國社會潛在的巨大壓力。
英媒:韓國是一個“十分不高興”的國家
韓國《中心日報》評論稱,最近多起突擊事情反映出韓國社會的病理。據報導,這些事情的兇手都是被社會孤立的、墮入負面心情的年青人。英國《衛報》報導稱,韓國是一個“十分不高興”的國家,韓國文明對從眾和競賽的著重導致巨大的壓力和負面心情。數據顯現,韓國20多歲的焦慮癥患者從2017年的5.9萬人添加到2021年的11萬人。
導致韓國年青人焦慮、郁悶的一大原因是“內卷”現象杰出。韓國社會兩極分化嚴峻,而尹錫悅政府還在推出親財閥方針,引起民眾強烈不滿。有韓國大學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明,韓國的大型知名企業數量太少,很難進入。即使入職后,因為財閥企業結構固化,一般人簡直無法升到高層,“就算再盡力,升兩三級也就到頭了”。此外,韓國交際媒體渠道上常見的自我夸耀和盲目的物質主義內容也使不少年青人在與別人比較的過程中重復受挫。
遼寧大學國際經濟政治學院副教授李家成以為,韓國的民主是一種植入式民主,其民主表面下掩藏的仍然是屈服于權利的封建文明思想,從校園霸凌到職場霸凌,韓國的“上級”好像可以把握“下級”的命運,這導致許多韓國青年人看不到出路和未來。
在年青人遍及接受巨大社會壓力的情況下,韓國的社會孤立現象也很嚴峻。有韓國專家剖析稱,缺少健全的社會溝通讓韓國年青人無法消解心里積壓的負面心情,終究會以極點的方法迸發出來,這些社會樞紐開裂的人是隱藏在韓國社會各個旮旯的定時炸彈。
韓國保健社會研討院2021年的數據顯現,在該國19至34歲青年團體中,處于“孤立狀況”的占5%,約為54萬人。所謂“孤立狀況”是指居住在有限空間中,長時刻與外界脫節,在保持正常日子方面有明顯困難。這些“孤立青年”對日子的滿意度遍及較低,缺少幸福感,在社會環境中具有脆弱性。韓國國務調整室的“2022年青年日子實態查詢”陳述顯現,作業困難(35%)是導致韓國“孤立青年”數量增多的首要原因,此外還有人際聯系困難(10%)和學業中止(8%)等。
《環球時報》記者在韓國日子多年,發現近些年韓國年青人之間共處的鴻溝感越來越強,這在維護私家空間的一同也讓他們更易墮入孤立狀況中。在韓國,不只大學里沒有“班級”的團體概念,作業中人們也很少和搭檔成為朋友。一名在我國作業過的韓國職工告知記者,在我國作業時,他會和聯系好的搭檔暗里一同吃飯,但這在韓國企業很少見,一般只會為了敷衍領導下班后聚餐。此外,與我國租房商場常見的兩居室、三居室不同,一人世房子在韓國租房商場占比很高,許多在異地上學或剛開始作業的韓國年青人都會單獨租一人世,而不與其別人合租。
在交朋友途徑較少的情況下,韓國家庭能供給的支撐也不多。據《環球時報》記者查詢,盡管近年來韓國生育率持續走低,但在不少有青少年子女的家庭中,孩子數量仍較多,家長難以顧及每個孩子,且韓國受西方文明影響較大,不少家庭以為孩子成年了就應該獨立。因而,不少韓國年青人會在大學畢業,乃至還沒上大學時就搬出去住,嫌犯崔元宗便是典型的比如。假如這樣的年青人求職受挫又未能成家,很簡單成為煢居且賦閑的“社會邊緣人”。
損害社會信息被隨意傳達
除突擊事情外,韓國交際媒體呈現的許多“殺人預告”帖也引起廣泛注重。韓聯社14日報導稱,在被捕獲的149名發帖者中,47.7%為10多歲的青少年,其間一些人乃至缺乏14周歲,無法承當刑事責任。據報導,一名14歲的少年在被他列為突擊方針的地鐵站外被捕,他告知警方,他沒有殺人目的,僅僅“很無聊,把帖子當笑話發”。
韓國《韓民族新聞》報導稱,溝通活潑的網絡環境為“殺人預告”帖和恐懼心情傳達供給了途徑,乃至帶有血跡的行兇現場相片也在韓國網絡上敏捷傳達。有韓國學者批判稱,當今的韓國交際媒體沒有什么輔導準則,各類信息被隨意大舉傳達,為仿照違法埋下危險。也有觀念以為,許多發帖者在網絡社區取得注重和流量,因發現自己能給社會帶來影響而發生一種“成就感”。
“網絡正成為損害韓國青少年生長的膏壤,”韓國《亞洲經濟》報導稱。數據顯現,上一年韓國共有1.8萬人被控毒品違法,到達有記載以來的最高值,而其間超三成是20至29歲的青年人,乃至有2.6%的人年紀在10至19歲之間。韓國檢方以為,暗網和交際媒體渠道是毒品得以在年青人中流轉的元兇巨惡。韓國女人宗族部6月發布的“2022年青少年有害環境實態查詢”成果顯現,四成韓國小學生曾觀看過包含淫穢、色情、暴力、恐懼等內容的音像制品或網絡信息。碎尸案嫌犯鄭有貞就曾表明,自己喜愛觀看網上和電視上血腥暴力的違法節目,所以“想殺人看看”。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討中心主任詹德斌對《環球時報》記者表明,韓國注重所謂言論自由和個人隱私,不會阻攔靈敏內容的發布和傳達。盡管韓國曾推廣網絡實名制,但幾年后就被逐步取消了,這為一些青少年發布損害社會的帖子供給了便當,他們以為匿名發帖就可以躲避差人追尋。
松懈的網絡控制給了青少年不良的引導,而韓國的司法準則,特別是針對少年犯的維護查詢準則,則進一步慫恿了其惡性行為。據韓國YTN電視臺報導,在韓國沒有死刑,且針對少年違法者實行在社會進行辦理和監督、并不留存違法記載的維護查詢準則。關于未滿14周歲的“觸法少年”,維護查詢官擔任監督其完結規則的社會服務活動,在發現被維護查詢者遇到經濟困難時為其供給日子必需品,以及經過說話緩解其嚴重心情。但別的一個實際卻是,維護查詢期滿后,不少青少年會再次違法,并且再違法的份額是成人罪犯的2倍。
對此,有韓國專家剖析稱,少年違法者受環境影響大,假如沒有監護人,很簡單暴露在違法誘因之下。還有批判聲響以為,從申述到判定大約1年時刻,這期間少年違法者根本處于無人管制的狀況,這無異于放縱其持續違法。
若不趕快應對,還會引發更大危機
據詹德斌介紹,不同時代韓國青少年違法的形狀不同。上世紀90時代初,韓國經濟走下坡路,賦閑率和退學人數添加,這是其時韓國青少年違法的首要誘因。韓國政府高度注重青少年違法問題,鼓舞校園家庭共同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并推廣電影分級。但是,跟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呈現,上述辦法逐步失效,這就要求政府提出新的對策。
韓國司法部上一年10月曾宣告一系列應對行動,其間包含擬將承當刑事責任的最低年紀從14周歲下調至13周歲。但是,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一向對此持對立定見,并稱年紀調整對防備青少年違法無效,矯正和教育應先于愈加嚴峻的賞罰。
而關于“孤立青年”的問題,韓國政府已決定將其視為新的福利需求目標,并為他們建立幫助項目。韓國福祉部表明,將在年內完結全國范圍內針對“孤立青年”的普查,并于下一年上半年發布成果。韓國性別相等和家庭部本年4月推出新政,每月向“孤立青年”供給65萬韓元(約合3536元人民幣)的日子補助,以支撐他們的“心思和情感安穩及健康生長”,鼓舞他們融入社會。
在心思健康方面,韓國政府于本年4月提出將本國現在每10萬人24.1人的自殺率降低到18.2人,并推出一系列辦法,包含要求人們每兩年進行一次心思健康檢查,而非此前的每10年一次。李家成以為,強制精力健康檢查大概率會遭到民眾抵抗,可行性不大。
就在這些辦法還未執行或還未看到成效之時,忽然的接連無差別突擊事情讓韓國社會墮入焦慮之中,處理該問題的緊迫性越發凸顯。有韓國專家正告稱,若不趕快擬定對策,該趨勢會讓整個社會的信賴度和幸福感下降,還或許引發更大的社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