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神仙打架”來描述全紅嬋和陳芋汐在跳水女子十米臺的對決,一點也不為過。
北京時間8月6日夜里的巴黎奧運會女子單人十米臺決賽中,我國隊毫無懸念地包辦金銀牌,終究,全紅嬋摘金,陳芋汐獲銀牌。
當全紅嬋的第一跳完畢后,現場裁判給她打出10分滿分時,坐在洶涌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身旁的加拿大記者就不由得感嘆,“咱們的運動員的確和你們無法比,她(全紅嬋)真實跳得太完美了。”
全紅嬋入水
“很不簡單才拿到金牌”
其實,全紅嬋并非每一跳都白璧無瑕。在第三跳完結6243D的動作時,全紅嬋就呈現了一些失誤,終究只得到了76.80分。而陳芋汐則是使用這個機會在第三跳的626C上得到了89.10分,一度將分差縮小到1.5分。但是,作為衛冕冠軍,全紅嬋在第四個動作就從頭找回了狀況,得到了92.40的高分,穩住了自己的優勢,并且在終究一跳確定勝局。
完結競賽后的全紅嬋哭了,在賽后的混合采訪區里,有記者問道她落淚的原因,但全紅嬋并沒有細說,“很高興可以拿到這塊金牌,其實這個周期很辛苦,練習也很辛苦,但也很高興,這三年里的改動真的很大。”
在這一屆巴黎奧運會上,全紅嬋是我國軍團里毫無疑問的“流量擔任”之一。她在賽后采訪中的直爽、心愛、詼諧和真性情贏得了很多網友的點贊。但假如拋開短視頻中那些重復被播映的“心愛瞬間”,全紅嬋或許并不算是一個記者們喜愛的受訪者,由于她不太長于把自己的主意表達出來。
從賽后的混合采訪區到新聞發布會上,不止一個記者期望經過“共享一些故事”這樣的提問來挖出全紅嬋可以在十米臺上如此強壯的原因,但全紅嬋并沒有講出一個故事。
在一次又一次簡略的答復中,全紅嬋說到最多的是在曩昔這個周期里改動作的辛苦和應戰,“我覺得在這三年里最困難的便是改動作,由于自己的體重方面變重了,然后動作就要一向去改動,然后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越來越差,后邊就覺得必須得去仔細。”
全紅嬋在公共場所說到自己的跳水技能時,總是輕描淡寫,以至于越來越多人給她打上“天才”的標簽。但在巴黎,全紅嬋自己說,“我不是你們所說的天才,這些都是練出來的,也得一遍一遍去練,然后在這期間很辛苦,在這三年里,有自己的辛苦淚水,當然也有高興的時分,我覺得很不簡單才拿到這枚金牌。”
全紅嬋(右)與陳芋汐(左)包辦金銀
竭盡全力與相互成果
假如在十米臺的決賽舞臺上沒有陳芋汐,全紅嬋口中的“很不簡單”或許聽起來就很不真實。
在決賽中,第三名的朝鮮選手終究和全紅嬋差了逾越53分,而從第五名往后的運動員,都和全紅嬋差了逾越70分。換句話說,就算他們多跳一個動作,有或許都無法逾越全紅嬋。只需陳芋汐在競賽中一向緊緊追逐。
“其實今日我對自己的發揮還算比較滿意,也是到達自己賽前擬定的一些小的方針,盡管說或許成果會有那么一些惋惜,但我現已十分高興了。”陳芋汐在賽后受訪時說,自己在前段時間其實受到了傷病的影響,站上巴黎的舞臺前才根本康復。正是有這樣一位竭盡全力的對手,全紅嬋才能在一度被追上的時分拿出更好的體現。
陳芋汐
值得一提的是,全紅嬋在巴黎奧運會周期的大賽單人項目比賽中并不占優勢。
2022年的世錦賽和世界杯,陳芋汐都在單人10米臺摘得金牌。2023年世錦賽,陳芋汐再度在單人項目摘金,連任該項目世錦賽三連冠。不過在世界杯賽場,全紅嬋有所斬獲。2023年,陳芋汐在世界杯西安站和超級總決賽奪冠,但在世界杯蒙特利爾站,全紅嬋力壓隊友奪得單人10米臺冠軍。本年2月的世錦賽上,全紅嬋成功在女單十米臺摘金,總算加冕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三大賽的單人項目大滿貫。
正是由于她們在單人項目上各有勝負,所以陳芋汐關于巴黎奧運會的個人金牌也是有主意的,她自己也說,“關于金牌,我必定想過。”
事實上,就在全紅嬋和陳芋汐以肯定優勢贏得女子雙人十米臺決賽后,就有記者期望他們聊一聊“從隊友變成對手的等待和壓力”。
彼時,全紅嬋和陳芋汐都沒有正面答復,她們僅僅期望好好比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而到了個人項目的競賽完畢后,陳芋汐留下了這樣一番話,“咱們倆一同作為雙保險為我國出戰這個項目,我覺得咱們能為我國一起摘下金銀牌,就十分讓我高興。其次,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動力,并不是說壓力,并且無論是她(全紅嬋)拿或許我拿,我們都是在為我國出征,為我國而戰,所以我覺得只需金牌是我國的,咱們倆誰拿都可以。”
陳芋汐的這番話是“失敗者的遁詞”嗎?明顯不是,全紅嬋也說,正是知道死后還有陳芋汐,她才可以放下壓力,去做出更好的動作,“我沒什么壓力,由于我知道后邊還有她(陳芋汐),就算我跳欠好,但是有她在后邊扛著,我就可以把自己的動作做好,不去想其他的。”
我國女子十米臺有這樣兩位王者,是“夢之隊”可以稱雄這個項目的重要原因,也是這支部隊的幸事。她們在場下相互協助,在場上相互推進,終究讓我國跳水在女子雙人十米臺和單人十米臺上連續了肯定的控制力。
“全紅嬋和陳芋汐的組合還可以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持續控制這個項目嗎?”新聞發布會的終究,一位記者向這對在“花季旱季”的少女提出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后邊的工作后邊再想,現在先做好現在的工作。”全紅嬋這樣說。那么,在協助我國隊包辦金銀之后,最想做的是什么?全紅嬋展示出了自始自終的直爽和單純,“我想回家。”
洶涌新聞記者 馬作宇 發自巴黎
(本文來自洶涌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洶涌新聞”APP)